新闻来源:生活日报 |
|
山东建筑大学的大四学生小韩,改进了一款环保节能型台灯,并申请了国家专利。随后他收到了一封信,对方说是瑞典某公司的,准备购买他的专利。小韩与同学分享喜悦的同时,却惊讶地发现了同班同学小张,也收到了同样的信件。更出乎意料的是,两家不一样名称的公司,经理姓名、公司电话、地址等信息却是一模一样的。小韩确信自己遇到了骗子。 自己的创新型发明能得到国家的认可,并得到推广,是很多人的梦想。山东建筑大学大四学生小韩,根据自己的所学,改进了一款台灯,使之更加低碳环保。填写国家专利申请书后,证书还没下来,自己的专利就有了感兴趣的人。一家瑞典的投资集团委托中国某中介公司发来了意向书,还附带了好几页专利技术转让合同。小韩准备签约之时,中介公司又提出新的要求,说是瑞典公司那边需要瑞典语的合同文本,并一式三份。小韩哪里懂得瑞典语,不过这家中介给小韩介绍了一家翻译公司,一份合同翻译下来,需要1000多元的费用,而且必须先付款。 就在小韩犹豫之时,同班同学小张,也遇到了同样的惊喜和随之而来的烦恼。两人拿出合同一对比,购买他们两人专利的瑞典公司,除了名称不一样外,公司经理名字、联系电话、地址门牌号,也都是一模一样的,小韩这才确信遇上了骗子,随后报了警。 这些专利申请人的个人信息,骗子们是如何得到的呢?记者拨打了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的电话,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申请专利时,都有一个公示阶段,里面涉及所要申请的专利,还有申请人的姓名,地址、联系方式等,这些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。很多骗子公司或者皮包公司,就是利用了这些信息,假借各种所谓评比、推荐活动的名义,向申请人骗取评审费、推广费、翻译费、模型费等。 记者随后登录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网站,在该网站上的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上,记者看到申请人申请的专利名称、申请人姓名、地址等信息一应俱全。济南市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在此也提醒市民,申请专利,确实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,很多骗子会利用这一点,打着政府部门或是想购买专利的幌子进行诈骗,还希望市民提高防范意识。(郑希平)
| |